带你走进宣城沂蒙山的特色美食世界
王甜梨
王甜梨是临沂传统民间名吃,1766年由今临沂市书院街孔庙前5号王家独创,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。
现在的王甜梨采用平邑县天宝黄香梨、温州冰糖、四川峨眉山贝母、香白芷、桂花酱、大枣、沂蒙红豆等多种原料,继承祖传秘方,结合现代科学配方,精心制作而成。梨为金黄色,汤为紫黑色,入口即化。特点是清香适口、营养丰富、风味独特,具有清痰祛火、润肺止咳的功能。王甜梨既是药膳食品,又是风味小吃。
名闻遐迩的临沂小吃——糁,以香辣可口、肥而不腻、营养丰富的特点而为临沂人民所喜爱,也为省内外品尝过这一美味的顾客所称誉。糁,是用禽畜肉类、麦米、葱、盐、面粉、酱油、胡椒粉、味精、五香粉、香油、醋等多种精料调制而成的一种肉羹。喝糁,讲究“热、辣、香肥”四美。一碗热糁,配以适量具有临沂地方色彩的面食,如油条、烤牌、马蹄烧饼之类,不仅是一餐理想的早点,也实在是一种对生活美充分的享受。不唯果腹,冬令食之,具祛风除寒,开食健胃,怡情爽神之功效,对增进健康,大有裨益。
糁的历史悠久,我国历史文献多有记载。春秋时代的名著《墨子非儒下》载:“孔子穷于陈蔡,藜羹不糁”,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。清康熙年间编纂的《沂州志》卷一:“祭祀篇”记载的16种祭品中有“糁食”,可见糁的历史源远流长。
每天早上,在临沂各街口小铺有售。
读音 “糁”(鲁南地区方言中念sá)
在现代汉语拼音中没有(sá)这个读音,聪明的临沂人填补了这个空白,语言学家太有必要到鲁南地区来喝一碗香喷喷又养胃又养颜的“糁”,说不定再版汉语字典和汉语辞典时就会为“糁”增加一个词条了。
临沂煎饼
煎饼是沂蒙山区民间传统家常主食,也是久负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。临沂煎饼历史悠久,相传孟姜女哭长城,所带食物即煎饼。清代蒲松龄在其《煎饼赋》中写到,“煎头则合米豆为之,齐人以代面食”,“圆如银月,大如铜缸,薄如剡溪之纸,色如黄鹤之翎,此煎饼之定制也。”食用煎饼需要较长时间的咀嚼,因而可生津健胃,促进食欲,促进面部神经运动,有益于保持视觉、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,延缓衰老,不失为一种保健食品。购买指南:煎饼的特点是:圆形,呈浮白(如大米、麦子煎饼)、淡黄(如小米、玉米、谷子煎饼)、浅棕(如地瓜干、高粱煎饼)色,营养丰富,松酥柔软,便于存放,易于携带。
糖姜片
沂蒙生产菜姜历史悠久。相传明朝初期、即有用糖水浸渍姜片晒后经摊担出售者。民国时期,金线街、下河街乔饼作坊大都兼制糖姜片,以味香作坊所制最优。糖姜片采用地产优质鲜嫩大姜为主要原料,配以白砂糖、食盐、天然香精等,经科学配方精制加工而成,具有提神醒脑、祛寒发汗、开胃生津等功能,老幼皆宜,是宴请宾朋、居家、旅游之必备佳品。
安徽热门旅游线路》》